四川建設機械 - 低代碼加速工程機械智能化進程
關于川建
四川建設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建)的前身為西南金屬機構廠、四川建筑機械廠,1952年始建于東北,1958年遷至四川并參與重點工程建設和軍品的研發;2001年8月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營建設機械、軍工特種車輛、大型金屬結構加工,兼營設備租賃和倉儲物流。
川建在1952年成立工程團之后便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1959年承建了人民大會堂部分鋼結構施工任務;為長春一汽、東方鍋爐廠、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工程、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等大型項目提供吊裝設備。1984年,由川建制造的20輛“523”裝甲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1984年,川建在建設部的主持下引進法國波坦技術。公司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潛心于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及應用,利用公司雄厚的科研開發和生產能力,先后研制出了幾十種新產品,形成了水平臂、平頭式、動臂式三大系列。整個工程的覆蓋面從原來的居民建筑拓展到核電、火電、高大的建筑橋梁和一些重點的基建項目工程。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公司就形成了自經營出口權,產品出口到東南亞、中東、東歐、非洲、美洲以及港、澳、臺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川建以優質的產品和優良的服務贏得了海內外用戶的一致認可,成為中國塔機行業的著名品牌。
川建的產品技術水平、企業綜合實力在國內處于行業先進水平。其中F0/23B、H3/36B塔機榮獲了國內塔機行業最高質量獎—國家質量銀質獎,C7050塔機在2000年被法國科學技術評價委員會推薦為高質量產品。同年,該塔機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列為中國進入WTO推薦產品。
(四川建設機械吊裝設備圖示)
數字化浪潮下探索發展新思路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迭與發展,如何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是川建管理層一直探索的問題。川建集團公司董事長在一次公司內部的會議中說道:“生存和淘汰的天平不會因為你的歷史、你的體量而發生偏轉,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即便是川建這樣70歲高齡的老牌企業,依然是危機四伏。一味談歷史,那最好的歸屬就是博物館了。所以,要生存,創新驅動是關鍵,一方面要持續研發更適合市場的新產品;另一方面要加快內部結構調整、產業調整,不斷推進生產經營管理的數字化改革進程。”
那么何為數字化轉型?提到數字化轉型,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很多企業覺得買了一個ERP系統,是不是就是搞數字化轉型?上了一個MES系統是不是就是數字化轉型?川建并不這么認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從企業自身的需求出發,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幫助企業更好的成長,提升綜合競爭力。
與很多企業一樣,川建也有屬于自己的煩惱。作為一家老牌制造企業,川建的人員構成比較特殊,50+歲以上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42.84%,而這些老員工正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他們對崗位的理解、專業的理解、對產品的認知、對企業的認知及所積累的經驗是新一代年輕人望塵莫及的。如何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在川建內部進行有效地傳承,是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話題。除此之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改善企業現有的團隊協同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也是數字化轉型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之一。為了能夠讓數字化轉型在企業中平穩落地,川建將關鍵問題分為三類,希望在明確規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人員以及信息化建設工具,采用分步驟構建信息化系統的方式來達成轉型目標,實現業務節點全覆蓋的目的。
節點難控制:采用傳統的『口頭+紙質』的信息傳遞方式效率低、過程無法有效監督;任務的發布執行、監督等流程的節點較多,進度及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當企業發生人員調整或崗位變動,工作交接不完整;
數據難融合:通過傳統紙質管理的方式,天生就會造成數據孤島的問題。每個部門的數據都是獨立的,其他部門想要進行獲取及分析需要對數據重新進行線下加工、效率低,數據的準確性也難以得到保障,更不要說對數據價值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索。
人力成本高:信息關聯與加工深度,與個人的經驗成絕對正比,而培養一個經驗豐富的員工,周期長、成本高。
盤點了問題之后,川建認為:企業需要一個助手,能夠輔助隨時掌握想要知道的信息;企業需要一個參謀,能夠根據需要給出準確、實時、宏觀的參考與決策。因此,如果有一套系統能夠把相關業務關聯在一起,把所有的數據串聯起來,就是企業數字化改革最基礎、最原始的需求。那么,這樣的系統在哪里呢?
老牌企業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
明確了轉型需求之后,如何進行高效的落地也是當下面臨的難點之一。“傳統制造業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安全、有效、快捷地進行數字化改革?”、“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到底能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能為企業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這樣疑惑或擔憂同樣也是企業關心的問題。
為了能夠找到最優解,川建做了深入的調研與分析。如果購買一個現成的系統,則面臨的問題往往是為了適應系統的使用,企業的組織結構需要發生調整,業務流程也需要進行調整、甚至于崗位都要發生變化,而這些調整的風險非常高,實施的難度也非常大。如果是采用定制化開發的方式,接近于上千萬的定制費用也是企業難以承擔的,且后期實施的效果及價值也無法得到保證。
面對這樣的困境,川建陷入了兩難。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建設及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作為川建業務口的負責人,包勝方包總開始嘗試探索新的解題思路。經過反復的測試和實驗,包總選擇通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來自行開發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綜合管理系統。截止2017年下半年,這套綜合管理系統已經在集團內4個分公司的12個部門中高效運轉,其內部反響也非常不錯。
(通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構建的綜合管理系統雛形)
包總構建的這套“綜合管理系統”緊扣川建組織管理需求,涵蓋銷售系統與物流系統兩大模塊。其中,銷售系統包含項目的信息跟蹤、評估、招投標、合同、備/發貨、售后、款項等全部業務流程;而物流系統則涵蓋了車皮的進庫、出庫、結算等全部環節。除此之外,系統還搭建了客戶資信等級評估、融資方案快速生成、不同重點的多個“報表統計”、工程案例、同行產品性能比較、銷售費用的多個日常功能模塊,并且實現了通過微信對特定信息進行實時、定時推送以及手機APP登錄等功能。
包總在一次會議中說到:采用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方式,不僅能夠迅速地幫助集團實現工作流程的統一化、日常辦公的網絡化、經營數據的信息化、統計分析自動化等基礎目標需求;同時,通過自動周報、客戶資信自動評估、一鍵結算、智能推送等實用性功能,能夠顯著提升集團辦公的質量與效率。
(包總介紹通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構建的內部應用系統)
毋容置疑,實施數字化轉型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從狹義的角度來講,解決的是經營管理的問題,包括降本增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加速產品迭代,提升制造的自動化程度等等;從廣義來角度講,數字化轉型能夠為企業帶來的是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而這一切,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低代碼搭載物聯網+,實現塔吊智能化服務
企業數字化轉型就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萬里長征,雖然無法做到一蹴而就,但其最終的成果確是令人充滿期待的。2021年年初,川建集團提出“圓頂規劃”的建設思路,希望借助低代碼、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全系列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包含材料入廠、檢驗、加工、出廠等基本信息之外,還希望包含用戶使用端的數據管理、故障監測、問題追溯等多個關鍵維度,旨在通過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提升客戶滿意度。
眾所周知,設備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對設備的依賴程度也會越來越高。而建筑機械屬于特種設備的類別,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難度會更大。特種設備指的是在生產、建設、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設備,除了需要對設備本身的運行參數進行監控之外,對于設備所處的環境、操作人員的工作方式等也需要進行監管。作為川建的明星產品,塔吊設備在建筑、工程等領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一個居民建筑,大到公路橋梁、隧道廠房、以及水電站、核電站等等,都有它的身影。塔機作為特種設備,主要的三大危險源分別是“設備”、“人員”和“行為”。其中,“行為”是最難啃的骨頭。通過持續地對設備的運行以及人員的操作行為進行監控,才能更加深化對塔機運行的理解。這種洞察能力,將會為未來設備的改良和安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確定了核心需求之后,川建協同葡萄城合作伙伴四川馭夢前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系統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物聯網技術獲取塔機的實時運行情況,例如吊鉤、吊重、起升次數、回轉次數、變幅次數等上百個監控數據。依據塔吊的運行數據對其進行健康評估、分析設備的保養臨界點、故障易發點、性能缺陷點等。這些數據不僅僅能夠為使用者提供設備維護和保養的提醒和建議,更重要的是為未來推動企業技術革新和缺陷補償提供有效地數據支撐。除此之外,系統還會對人的行為進行監控,并通過黑匣子將這些行為數據記錄下來,在足夠數據量支撐的情況下進行司機的行為畫像,從而評估司機的操作習慣和風險傾向。
(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簡易架構圖)
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主要分為:設備運行數據采集、視頻監控數據接入、第三方安險平臺數據集成、現有銷售系統數據聯動、可視化實時監控與數據分析、移動端應用服務等幾大模塊:
設備運行數據采集:塔吊設備的運行數據采集是系統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通過實現對PLC數據的實時采集,動態獲取塔吊的吊重、起升次數、回轉次數、變幅次數等相關數據,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做好準備。系統能夠兼容西門子、匯川等大多數PLC設備,其具備與其他PCL系統整合的能力。
(通過網關接入設備PCL數據)
視頻監控數據接入: 塔機在運行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可視化盲區,為了能夠確保現場工作的安全性,川建依托海康威視搭建了專屬的私有化遠程視頻監控中心。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也通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實現了與該監控中心的數據對接。如此一來,管理者可以通過工程機械設備管理平臺實時查看特定塔機的關鍵點位視頻畫面。
(通過活字格接入視頻監控數據)
第三方安保平臺數據接入及企業銷售系統聯動:為了符合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規范,系統需要將塔機按照要求接入指定的安險平臺,例如成都新泰、西安豐樹等。同時,系統還為該類需求預留接口,方便后續與其他平臺進行數據交換。除此之外,為了減少使用人員的重復操作,系統還實現了與公司現有銷售和售后系統的數據聯動,只需要簡單的配置塔機的物聯網信息即可完成接入,高效便捷。
(可接入第三方系統并實現數據聯動)
可視化實時監控與智能數據分析: 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基于足量的運行數據,結合設備故障易發點信息,設計出一套算法雛形,為實時故障預判、維護保養提醒等功能提供大數據支撐。除此之外,該運行數據及經過驗證的預測結果也可以作為后續塔機技術改進的參考資料,為后續的產品改善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通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構建設備可視化實時監控中心)
(數據統計及分析中心)
移動端交互服務: 為了能夠提升協同效率,增強客戶服務滿意度,售后人員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售后信息的記錄和任務的操作執行。操作人員可在現場進行維修、維護等作業時,及時上傳相關視頻、音頻及圖像資料,包含故障現象描述、原因分析、修復過程及結果等關鍵信息。同時,客戶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進行故障上報,并將該信息同步到銷售系統的售后服務模塊,通過彈窗、微信等多種方式進行提醒,提升問題解決效率。
(通過移動端微信小程序增強系統交互能力)
(現場安裝了使用活字格開發的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的塔吊)
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的落地應用僅僅是“圓頂規劃”的第一步。四川馭夢前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說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但數字化的道路是艱難的。數字化改革依然是傳統制造業的必經之路。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的開發是在專業廠家的深度介入下通過活字格代碼開發平臺快速構建、快速迭代而形成的,實現了完全的定制化設計。這種雙向合作的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是超出預期的。在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中,葡萄城也給予了極大地支持和幫助。未來,相信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一定會為產品的實施提供更為便捷、更為有力、更為全面的支持,讓系統的應用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川建的數字化轉型規劃
提到數字化轉型,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對于川建而言,目前仍然處于數字化轉型的探索階段。工程機械設備運行管理系統的投入使用是『圓頂規劃』的第一步,上線之后也受到了內外部的一致好評。系統的應用能夠讓管理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設備所處的位置以及當前的工作狀態,進而判斷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對于維保人員來說,他們通過對系統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維保提供建議及數據支撐,此外,系統還具備自動化提醒功能,有效避免疏忽或遺漏。從安全的角度來講,每一次的違章或超范圍的操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對未來操作員的教育和警示提供了針對性的依據。
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川建計劃采用3步走的戰略來實現轉型目標。未來,川建還會將數字化建設貫穿到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將設備運行、生產、銷售等多維數據進行融合,深度挖掘數據的業務價值,幫助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降低生產成本。
通過數字化的應用實踐,川建深刻意識到成功的數字化轉型并不僅僅依賴于引入數字化技術,而是要深入理解實際需求,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數字化只是一種手段和工具,只有在真正希望進行管理升級和模式變革時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我們不能將數字化視為救命稻草,而是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它。
只有正確、理智地對待數字化工具,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并使企業從中獲得真正的價值。數字化的成果將為企業帶來實際利益,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這種正確的態度貫穿整個數字化建設的過程,才能確保數字化轉型的成功。